18
二月
2016
會議紀錄
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|
104年度區域勞動力發展策進諮詢會議第1次會議紀錄
會議時間:104年6月12日(星期五) 上午9時10分 會議地點:台南就業中心3樓會議室 會議主席:柯分署長呈枋 與會人員:如簽到冊 紀錄:謝心怡- 介紹與會長官及貴賓(略)
- 主席致詞:(略)
- 討論事項:協助青年與二度就業婦女就業議題
- 意見交流:
- 公部門為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已投入相當資源,政策上應思考如何讓民眾有感與切中民眾之需求,隨著社會型態與經濟結構改變,影響這一代青年就業問題,問題之核心還是需從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著手,從小加強與建立正確觀念與態度。
- 適時調整個人對青年族群的看法,同理看待年輕人,年輕人有其優點與特質,例如:創意、多元、喜歡彈性及團隊工作,相對於職務設計上,應有動態職務之概念,能因應任務調整工作內容與工作型態。
- 建議大量設計產學攜手課程、三明治課程,將學習前端拉入職場,讓學生於高中職或大學三、四年級時即進入職場實習,瞭解產業現況與需求,降低學用落差之情形。
- 學校應鼓勵學生勇於上台分享,協助建立自信,並且訓練學生責任承擔及獨立思考能力,以培養企業所需。
- 公部門應審慎思考補貼性政策運用之適切性,建議減少補貼性措施,以避免培養依賴心態。
- 為減少學用落差,建議政府單位補助學校成立類職場環境、實習工廠或創業平台,協助學生提早適應職場,學校亦能整合專業能力。
- 解決青年失業問題,建議分署可朝兩方向努力:
- 年輕人缺乏舞台,應思考如何提供青年族群發揮平台,例如現行創客計畫以及青年創業等方向。
- 因應社會結構改變,可以思考如何運用短時間訓練方式(retraining)訓練出能因應市場需求之人力,並加上就業媒合,以縮減供需失衡問題。
- 新住民、僑生畢業後留在台灣工作有其困難,可以思考如何讓這些學生留下來於企業海外廠區就業。
- 建議分署建立相關平臺整合徵才活動資訊,以及思考如何讓現行臺灣就業通平台更易於操作。
- 雲林縣政府今年度以西螺鎮作為造鎮計畫,藉以吸引青年返鄉就業,惟遭遇執行困難,如何提供青年返鄉就業吸引力、誘因及青年就業意願、動機等因素,都影響計劃執行成果。
- 現行分署辦理徵才活動皆於活動前一、兩天將就博會職缺公告於台灣就業通網站,民眾可逕投履歷;另發展署正與教育部協商,由教育部提供99至100學年度尚未就業學生資料,後續由各就業中心與其連繫,提供就業協助;為解決學用落差,發展署亦與教育部研商學生於大學求學階段,即可加入台灣就業通網站會員獲取相關就業資訊。
- 二度就業婦女就業同時面臨家庭照顧問題,工作地點選擇受居住地限制,應思考特定區域內的就業媒合;另建議政府針對企業托嬰與育嬰制度給予補助,並提倡三代同堂觀念,同時解決幼兒與老年照顧問題。
- 勞動部年度重點政策為推動中高齡、高齡及二度就業婦女就業,在二度就業婦女方面,建議分署可與地方政府勞、社政單位密切聯繫,發掘有就業需求之婦女;另第一線同仁應掌握轄區勞動力人口,深切瞭解轄區勞動情形,以發掘勞動力,創造在地就業。
- 倘若將無汙染工業或無噪音組裝廠等製造業社區化,即可創造二度就業婦女在地就業機會。
- 政府應多鼓勵企業增進員工工作條件,並將優良企業典範提供勞工族群知悉,以形成正向擴散效益。
- 公部門應思考如何改變資源運用方式,設法創造成功案例,引發他人效法、複製。
[置頂]